《道教养生之道》张三丰内丹修炼养生术

 功法典籍     |      佚名

张三丰修道的下手功夫在于察知玄关。如果学习修道养生不明玄关,就如入于暗室,一无所见。他认为,玄关就是气穴(下丹田)。气穴的蕴意,就是神入于气穴内。如在深穴之中一样,一旦神气在下丹田中相恋合,玄关之体便告成立。

筑基是一切修炼的基础。三丰派认为筑基是初功,在于寂灭情缘,扫除杂念。其入手功夫仍是打坐,打坐之中,最重要的是凝神调息,以暇以整,勿助勿忘,功夫即会日长。因为凝神调息在于心平气和,心平则神凝,气和则息调。心平,平字最妙。心不起波叫做平,心执其中叫做平。平即在此中,心在此中,乃不起波。

第一个层次是正念。具体做法是:每日先静一个时辰,待身心都安定了,气息都平和了,始将双目微闭,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,不即不离,勿忘勿助。万念俱泯,一灵独存,谓之正念。

第二个层次是胎息。在第一个层次上获得的真念是活泼而不呆滞,灵动而不固定的;所得之气也是悠悠扬扬的。气在意念带动下,上行不过心,下行不过肾。一上一下、一阖一开,自然而然,两肾(后腰部)一带如火蒸,下丹田气暖。这时,呼吸不调而自调、不炼而自炼。气息一和,不出不入,无来无去,便形成胎息。丹经上也将胎息称为:“神息、真囊龠、真鼎炉、归根复命、玄牝之门、天地之根。”

修习内丹养生的人只要以神抱气、以意住息(呼吸),神、气、意、息便会在下丹田婉转悠扬,聚而不散,身内所藏之气与宇宙空间的气就会交结于丹田,这等于人体离开母体之后,重新建立一个胞胎境地。如同人在胞胎之中,母呼亦呼,母吸亦吸一样。入于胎息,全身感觉也只有内外呼吸相合时一起一伏,一大一小,一张一缩。这就是不用呼吸之息而得真息,不用思虑之神而得元神,不逞气质之性而得真性,不用混浊之精而得元精。真息、元神、真性、元精是修道炼丹的真正药物。

第三个层次是河车。得到胎息,如花结蕊,如胎成胞。体内真炁熏蒸,日充月盈,达于四肢,流于百脉。真炁充足之时,会自然地冲出尾闾关,撞开夹脊双关、升上泥丸(上丹田),再降下鹊桥(以舌抵上腭,形成所谓“鹊桥”),经过重楼(气管),到达绛宫(心脏主红,故称绛宫),最后落于下丹田。这叫河车初动。

内丹功夫,也有小三候:积静累气为初候,开关展窍为中候,筑基炼己为三候。下手于初候求之,大抵清心寡欲,先闭外三宝,养其内三宝而已。此中最关键的就是凝神调息,调息凝神。这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,必须一同做去,分层次而不断即可。

心不清,眼就不要乱闭,心清之后,才能收入气穴,心止于脐下就叫做凝神;气归于脐下,就叫做调息。神息相依,清静自然,就是勿忘;顺其清静自然,不主观,不妄想,就是勿助。勿忘勿助,默然柔然,才能凝神入虚。凝神入虚之时,犹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;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。微茫之中,现出一点心光,这就是一灵独存,所存之“一灵”也就是真神、真念、真心,这是不同于后天杂念丛生的意识、思维,而是心神两静、空空寂寂状态下体悟到的一种境界。

气虽运行,神未全至,因此不能执守于这种现象,而应不去理它,只以神凝照于中丹田(膻中穴内的区域),久而久之,便有无限生机出现。这样,神益静,气益生,精神益长,神融气畅,一霎时间,真炁混合,自有一阵回风,冲开百脉。这就叫河车真动。 



  相关推荐